養蟹人,投錢的是你!擔風險的也是你!做決定的卻不是你!
我承認我還有很多不懂
但那又怎樣?
我每天都要求自己多學一點
關注“養蟹者說”,這里有你想要的
致
塘上
的養蟹人
1
March.
養蟹者說
thursday,Mar 1
2018
元宵節快樂!
大家上午好!
很久不見,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饒小坤,有幾天沒有更新文章了!這幾天在安徽宣城有點小感觸,所以來跟大家聊聊天!
明天就元宵節了,年味漸行漸遠,大家又開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在這新年開始的時候一直在考慮到底應該寫怎么樣一篇文章,思緒有的時候挺亂的,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年頭,一天到晚都離不開手機的狀態,給自己個人單獨的時間太少,想沉下心去思考一些問題,其實越來越不容易了!
既然如此,那么就不需要設限,這篇文章就隨心所欲,想到哪里寫到哪里!
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娃哈哈旗下的飲料比如:“營養快線”等要漲價了!不過后面公司又有消息稱只是促銷政策變動,對于這個消息不管是真是假,我們看看就行!但是,“漲價”貌似已經是2018年河蟹養殖的一個主基調!飼料漲價、藥品漲價、塘租漲價、蟹苗漲價、人工漲價等等,具體2018年的螃蟹會不會漲價?
對于這個,誰又可知呢?
我記得我在年前的安豐群友聚會的時候就跟大家分享過我對養殖成本與風險的看法!
“成本越高,同等條件下,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大,自然養殖風險也是越大!沒有人愿意養蟹虧損,你的成本線就是你養蟹的底線!”
不知道是我眼花,還是就是一種錯覺!我發現很多養蟹朋友一直在做著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那么到底是怎么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呢?
選擇來養蟹的是自己,塘口大量投錢的是自己,塘口辛勤干活的是自己,塘口擔虧損風險的還是自己,但是,塘口管理上做決定的往往都不是自己!
你們仔細想想是不是周圍很多養蟹人都是處于這么一種狀態?
那么你是否知道出現這種難以置信狀況的最本質原因是什么?
其實,原因很簡單,自己對于養殖還沒有自己的清晰的思路!很多原理性的東西還沒有弄清楚,就好比一棵大樹,樹的主干部分都沒有撐起來!所以才會出現自己拿著辛苦積攢下來的血汗錢去投資,自己頂著烈日灼心下塘撈草干活,而一些養殖管理過程中的決定確是別人來給你做決定!
這種狀態有什么風險么?會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對于處于這種狀態下的養蟹朋友,容易上交一種國內最昂貴的稅—— 智商稅!
具體智商稅是如何?老潘的文章會給你清晰答案!
相關文章鏈接:
那么你肯定會問我,那我該如何去避免處于這么一種狀態呢?又該如何避免上交智商稅呢?
對于這個問題,三言兩語我覺得很難讓你們理解,我就簡單舉河蟹養殖過程中一個很簡單很常見的例子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類問題!
現在這個階段正好到了河蟹養殖拿苗放苗的階段,往往這個時候很多人就開始犯愁了,今年我到底要放多少只一畝的蟹苗呢?
好了,這就是擺在河蟹養殖過程中其中的一個問題,整個河蟹養殖過程問題很多,不可能全部來講,只能今天借這個問題來拋磚引玉!
©gumybear
問題:要放苗了,2018年我到底要放多少只一畝的蟹苗呢?
目前主流放苗思考邏輯:
①我拿的是4母6公的“大母本貴族”蟹苗,只需要放800~900頭一畝!(按賣苗人設計的放苗邏輯)
②2017年蟹苗放得多的掙錢的不少,所以2018年我準備要多放一些!(按往年行情決定放苗邏輯)
那么?以上這兩種放苗邏輯我們如何來評論呢?
針對目前主流放苗邏輯分析:
①對于第一種放苗邏輯明顯的做決定的就不是養蟹人自己,這種情況下稍有不慎往往容易上交智商稅!對于大母本蟹苗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表述過我們的觀點,今天在這里就不再贅述,2018年我們將會拿出很多時效案例來論證我們的觀點,事實勝于雄辯!對于投放密度800~900頭一畝,我留一個問題給大家思考:“大母本貴族”蟹苗投放密度為800~900頭一畝,如果放同樣的密度、同樣的塘口環境、同樣的塘口管理,拿崇明、水陽、興化本地原塘的平價蟹苗,規格、產量就一定會比“大母本貴族”蟹苗差么?
相關文章鏈接:
大母本大閘蟹苗籽是決定成蟹養殖規格的關鍵,這是大實話or大鬼話?
②對于第二種根據前一年市場行情來決定放苗密度的邏輯,這種邏輯實際上在農業上很普遍,比如:說種植大棚蔬菜的、養魚的、養豬的都存在著這種情況,比如說:某一年大蒜還有洋蔥的價格很高,全年供不應求,結果對于很多搞大棚蔬菜種植的人來講,他們的思考邏輯往往就是如此,結果第二年蜂擁而至地都種大蒜還有洋蔥,結果第二年大蒜以及洋蔥價格很低,賣不賣不出去,最后很多只能看著爛在地里!這種邏輯其實很危險,其實是一種大眾思維邏輯,面對多變的市場這種邏輯很致命!
“養蟹者說”平臺推薦放苗思考邏輯:
①確定你新的一年養殖想達到的預期目標;
比如說:2018年我預期我今年塘口目標為:“200斤一畝產量,公母平打3兩!”
②結合自身塘口條件以及自身管理水平,根據自己這幾年養蟹下來,計算一下自己這么多年下來,蟹苗平均存活率為多少;
比如說:養蟹8年,不管是拿的本地苗還是外地苗,根據自己每年養出來的規格與產量,計算每年存活率,發現平均存活率只有50%!
③根據你定的預期目標的規格與產量,再結合你多年養殖下來你塘口所計算的平均存活率,計算出要達到你所定的預期目標你需要投放多少密度的蟹苗!
比如說:預期目標200斤一畝產量,公母平打3量,多年養殖平均存活率只有50%,那么可以計算出達到預期目標,意味著塘口一畝需要存活接近670個蟹苗,而只有50%的存活率,意味著你要達到你的預期目標你需要放苗一畝需要達到1340個蟹苗!
這其實就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投放蟹苗密度的思維邏輯,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每個人的塘口條件不一樣,每個人的執行力也不一樣,比如說有的塘口年年灘面都有水韭菜,而有的塘口只有伊樂藻,到最后,有水韭菜的塘口水清草好,滿塘伊樂藻的塘口沒了水草而且全塘藍藻,這就是典型的塘口資源條件不同!另外,有的人對于塘口管理工作做的非常細致,有的人就是馬大哈,愛打牌,這就是典型的塘口管理執行力的不同!
而恰恰就是這些差異會影響著一個人多年養蟹下來的各項數據指標,比如說:產量、規格以及存活率!
所以,在使用這套邏輯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身養殖情況的真實數據,這樣才能得到更加對于你自身養殖來說適合你的準確數據!
好了,以上就是針對這個放苗的小問題分析的一套科學思考的邏輯,看似很復雜其實理清楚了并不難!
當你都失去了給你塘口做決定權利的時候,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別人現在一口一聲對你喊著某某老板,某某老總,你在這個塘口投著少則十幾二十萬,多則幾十上百萬,老板,老總聽上去很神氣,可是,很多的老板、老總往往連自己塘口做一個決定的權力都丟了,這會不會有種心酸感?想想投了那么多資金,擔了那么大風險,甚至都應該有一些恐懼感!
所以,盡快去豐富并建立適合你們自己養蟹這棵大樹的主干吧!
當你們把一系列養蟹問題的邏輯都理清楚了,在各個時間點能夠自己做決定了,這個你花了那么多心血與精力所經營的塘口才真的屬于你自己!
2018年新的一個養殖周期又要開始了,水產圈子又開始熱鬧了,到底誰給誰上交智商稅呢?哪位英雄又會大把收割人頭呢?會是你么?
2018年,好戲才剛剛開始!
最后,用艾青老先生的一首詩來收尾:
附:《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元宵佳節快樂噢!
“養蟹者說”往期優秀文章節選:
End
作者 :饒小坤
文本編輯:饒小坤
公眾賬號:養蟹者說
申明:任何組織或個人,如轉載本文,需注明出處(作者、公眾賬號名稱)否則將會視為侵權處理!
此刻的你,是什么心情呢?
養蟹故事太多 眼淚太少
不如 “養蟹者說”送你朵花吧
主人太懶
不定期兼間歇性更新
那也不妨礙我們做個好朋友
我承認我還有很多不懂
但那又怎樣?
我每天都要求自己多學一點
關注“養蟹者說”,這里有你想要的
致
塘上
的養蟹人
1
March.
養蟹者說
thursday,Mar 1
2018
元宵節快樂!
大家上午好!
很久不見,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饒小坤,有幾天沒有更新文章了!這幾天在安徽宣城有點小感觸,所以來跟大家聊聊天!
明天就元宵節了,年味漸行漸遠,大家又開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在這新年開始的時候一直在考慮到底應該寫怎么樣一篇文章,思緒有的時候挺亂的,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年頭,一天到晚都離不開手機的狀態,給自己個人單獨的時間太少,想沉下心去思考一些問題,其實越來越不容易了!
既然如此,那么就不需要設限,這篇文章就隨心所欲,想到哪里寫到哪里!
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娃哈哈旗下的飲料比如:“營養快線”等要漲價了!不過后面公司又有消息稱只是促銷政策變動,對于這個消息不管是真是假,我們看看就行!但是,“漲價”貌似已經是2018年河蟹養殖的一個主基調!飼料漲價、藥品漲價、塘租漲價、蟹苗漲價、人工漲價等等,具體2018年的螃蟹會不會漲價?
對于這個,誰又可知呢?
我記得我在年前的安豐群友聚會的時候就跟大家分享過我對養殖成本與風險的看法!
“成本越高,同等條件下,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大,自然養殖風險也是越大!沒有人愿意養蟹虧損,你的成本線就是你養蟹的底線!”
不知道是我眼花,還是就是一種錯覺!我發現很多養蟹朋友一直在做著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那么到底是怎么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呢?
選擇來養蟹的是自己,塘口大量投錢的是自己,塘口辛勤干活的是自己,塘口擔虧損風險的還是自己,但是,塘口管理上做決定的往往都不是自己!
你們仔細想想是不是周圍很多養蟹人都是處于這么一種狀態?
那么你是否知道出現這種難以置信狀況的最本質原因是什么?
其實,原因很簡單,自己對于養殖還沒有自己的清晰的思路!很多原理性的東西還沒有弄清楚,就好比一棵大樹,樹的主干部分都沒有撐起來!所以才會出現自己拿著辛苦積攢下來的血汗錢去投資,自己頂著烈日灼心下塘撈草干活,而一些養殖管理過程中的決定確是別人來給你做決定!
這種狀態有什么風險么?會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對于處于這種狀態下的養蟹朋友,容易上交一種國內最昂貴的稅—— 智商稅!
具體智商稅是如何?老潘的文章會給你清晰答案!
相關文章鏈接:
那么你肯定會問我,那我該如何去避免處于這么一種狀態呢?又該如何避免上交智商稅呢?
對于這個問題,三言兩語我覺得很難讓你們理解,我就簡單舉河蟹養殖過程中一個很簡單很常見的例子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類問題!
現在這個階段正好到了河蟹養殖拿苗放苗的階段,往往這個時候很多人就開始犯愁了,今年我到底要放多少只一畝的蟹苗呢?
好了,這就是擺在河蟹養殖過程中其中的一個問題,整個河蟹養殖過程問題很多,不可能全部來講,只能今天借這個問題來拋磚引玉!
©gumybear
問題:要放苗了,2018年我到底要放多少只一畝的蟹苗呢?
目前主流放苗思考邏輯:
①我拿的是4母6公的“大母本貴族”蟹苗,只需要放800~900頭一畝!(按賣苗人設計的放苗邏輯)
②2017年蟹苗放得多的掙錢的不少,所以2018年我準備要多放一些!(按往年行情決定放苗邏輯)
那么?以上這兩種放苗邏輯我們如何來評論呢?
針對目前主流放苗邏輯分析:
①對于第一種放苗邏輯明顯的做決定的就不是養蟹人自己,這種情況下稍有不慎往往容易上交智商稅!對于大母本蟹苗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表述過我們的觀點,今天在這里就不再贅述,2018年我們將會拿出很多時效案例來論證我們的觀點,事實勝于雄辯!對于投放密度800~900頭一畝,我留一個問題給大家思考:“大母本貴族”蟹苗投放密度為800~900頭一畝,如果放同樣的密度、同樣的塘口環境、同樣的塘口管理,拿崇明、水陽、興化本地原塘的平價蟹苗,規格、產量就一定會比“大母本貴族”蟹苗差么?
相關文章鏈接:
大母本大閘蟹苗籽是決定成蟹養殖規格的關鍵,這是大實話or大鬼話?
②對于第二種根據前一年市場行情來決定放苗密度的邏輯,這種邏輯實際上在農業上很普遍,比如:說種植大棚蔬菜的、養魚的、養豬的都存在著這種情況,比如說:某一年大蒜還有洋蔥的價格很高,全年供不應求,結果對于很多搞大棚蔬菜種植的人來講,他們的思考邏輯往往就是如此,結果第二年蜂擁而至地都種大蒜還有洋蔥,結果第二年大蒜以及洋蔥價格很低,賣不賣不出去,最后很多只能看著爛在地里!這種邏輯其實很危險,其實是一種大眾思維邏輯,面對多變的市場這種邏輯很致命!
“養蟹者說”平臺推薦放苗思考邏輯:
①確定你新的一年養殖想達到的預期目標;
比如說:2018年我預期我今年塘口目標為:“200斤一畝產量,公母平打3兩!”
②結合自身塘口條件以及自身管理水平,根據自己這幾年養蟹下來,計算一下自己這么多年下來,蟹苗平均存活率為多少;
比如說:養蟹8年,不管是拿的本地苗還是外地苗,根據自己每年養出來的規格與產量,計算每年存活率,發現平均存活率只有50%!
③根據你定的預期目標的規格與產量,再結合你多年養殖下來你塘口所計算的平均存活率,計算出要達到你所定的預期目標你需要投放多少密度的蟹苗!
比如說:預期目標200斤一畝產量,公母平打3量,多年養殖平均存活率只有50%,那么可以計算出達到預期目標,意味著塘口一畝需要存活接近670個蟹苗,而只有50%的存活率,意味著你要達到你的預期目標你需要放苗一畝需要達到1340個蟹苗!
這其實就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投放蟹苗密度的思維邏輯,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每個人的塘口條件不一樣,每個人的執行力也不一樣,比如說有的塘口年年灘面都有水韭菜,而有的塘口只有伊樂藻,到最后,有水韭菜的塘口水清草好,滿塘伊樂藻的塘口沒了水草而且全塘藍藻,這就是典型的塘口資源條件不同!另外,有的人對于塘口管理工作做的非常細致,有的人就是馬大哈,愛打牌,這就是典型的塘口管理執行力的不同!
而恰恰就是這些差異會影響著一個人多年養蟹下來的各項數據指標,比如說:產量、規格以及存活率!
所以,在使用這套邏輯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身養殖情況的真實數據,這樣才能得到更加對于你自身養殖來說適合你的準確數據!
好了,以上就是針對這個放苗的小問題分析的一套科學思考的邏輯,看似很復雜其實理清楚了并不難!
當你都失去了給你塘口做決定權利的時候,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別人現在一口一聲對你喊著某某老板,某某老總,你在這個塘口投著少則十幾二十萬,多則幾十上百萬,老板,老總聽上去很神氣,可是,很多的老板、老總往往連自己塘口做一個決定的權力都丟了,這會不會有種心酸感?想想投了那么多資金,擔了那么大風險,甚至都應該有一些恐懼感!
所以,盡快去豐富并建立適合你們自己養蟹這棵大樹的主干吧!
當你們把一系列養蟹問題的邏輯都理清楚了,在各個時間點能夠自己做決定了,這個你花了那么多心血與精力所經營的塘口才真的屬于你自己!
2018年新的一個養殖周期又要開始了,水產圈子又開始熱鬧了,到底誰給誰上交智商稅呢?哪位英雄又會大把收割人頭呢?會是你么?
2018年,好戲才剛剛開始!
最后,用艾青老先生的一首詩來收尾:
附:《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元宵佳節快樂噢!
“養蟹者說”往期優秀文章節選:
End
作者 :饒小坤
文本編輯:饒小坤
公眾賬號:養蟹者說
申明:任何組織或個人,如轉載本文,需注明出處(作者、公眾賬號名稱)否則將會視為侵權處理!
此刻的你,是什么心情呢?
養蟹故事太多 眼淚太少
不如 “養蟹者說”送你朵花吧
主人太懶
不定期兼間歇性更新
那也不妨礙我們做個好朋友